法規與標準先行:
作業必須嚴格遵循國家監管機構發布的《民用機場飛行區技術標準》及相關管理規定。需明確煙囪所在位置是否位于機場凈空保護區內,并據此確定障礙燈的安裝數量、分布梯度、光強等級和閃光頻率。
設計需符合國家電氣工程、防雷接地及鋼結構安裝等相關規范。
技術方案制定:
燈具選型:根據法規要求,通常中高光強LED航標燈已成為主流。其優點是壽命長、耗能低、性能穩定。
供電與控制系統:設計雙路獨立供電回路,確保主電源失效時能自動切換至備用電源(通常是UPS或柴油發電機)。必須安裝光敏控制器,實現燈光自動啟閉(黃昏亮,黎明滅)。
防雷與接地:煙囪是雷擊高發點。燈具支架、電纜金屬鎧裝層及設備外殼必須接入煙囪原有的防雷接地網,接地電阻值需符合規范(通常≤4Ω)。
作業前安全準備:
停機與隔離:協調生產部門,確保煙囪相關設備停止運行,并嚴格執行停電、上鎖、掛牌(LOTO) 程序。
高空作業方案:采用“蜘蛛人"懸吊作業、搭建臨時腳手架或使用高空作業車等多種方式。方案需經過審批,確保其安全可行性。
所有人員必須持證上崗,配備雙鉤交替式安全帶,并設置垂直生命線系統。地面設安全警戒區和專職監護人。
定位與支架安裝:
混凝土煙囪:采用高強度化學錨栓固定預制鋼基座。鉆孔深度、清孔程度必須嚴格按規范操作,確保拉拔力。
鋼煙囪:可在設計位置焊接符合要求的不銹鋼或熱鍍鋅鋼支架。焊接必須由持證焊工操作,焊后清除焊渣并進行防腐處理,防腐等級不得低于原結構。
使用全站儀或GPS進行精準定位,確保各層燈具的安裝標高和環向位置符合設計方案。這是保證360°可見性的關鍵。
根據煙囪材質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:
電氣施工:
電纜敷設需穿鍍鋅鋼管或采用鎧裝電纜,并沿專用卡具固定,避免在空中晃動。管道接口處做防水彎,防止雨水順電纜流入燈具或接線箱。
所有接線必須在防水防爆接線盒內完成,使用防水電纜接頭(格蘭頭)。接線牢固,做好絕緣處理,并采用銅鋁過渡端子防止電化學腐蝕。
燈具安裝與調試:
將燈具牢固安裝在支架上,調整好水平角度和俯仰角,確保光束方向無遮擋。
連接電纜后,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對所有接口進行密封,確保防護等級達到IP65以上。
完成所有安裝后,在地面進行系統通電調試。測試主備電自動切換、光控啟停、閃光同步等功能,并在地面不同角度觀察燈光是否全部可見。
合規性驗收:邀請地方監管部門或由其認可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現場查驗,出具驗收合格證明,并按要求將技術資料備案。
建立維護制度:
制定定期巡檢計劃(如每季度一次),檢查燈具是否完好、透鏡是否清潔、線路是否正常。
尤其在雷雨、大風等惡劣天氣后,需進行特巡,檢查防雷接地和固定支架是否完好。